BEIJING SHUANGHUI JINGCHENG ELECTRONIC PRODUCTS CO., LTD
來源:COD檢測儀 發布時間:2021-06-20 瀏覽次數:1421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現并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地球特有的圈層,同時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奧地利地質學家愛德華·休斯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動的領域及其居住環境的整體。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約1萬米至海平面以下1.1米處,其中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巖石圈的上層,整個土壤圈和水圈。但絕大多數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陸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約100米的范圍內。
生物圈
生物圈的組成: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質、生物生成性物質和生物惰性物質三部分組成。生命物質又稱活質,是生物有機體的總和;生物生成性物質是由生命物質所組成的有機礦物質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質等;生物惰性物質是指大氣低層的氣體、沉積巖、黏土礦物和水。
由此可見,生物圈是一個復雜的、全球性的開放系統,是一個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的自我調節系統。它的形成是生物界與水圈、大氣圈及巖石圈(土圈)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生物圈存在需要條件的是:
(1)能夠獲得來自太陽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來源是太陽能。綠色植物吸收太陽能合成有機物而進入生物循環。
生物圈
(2)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態水。幾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3)生物圈內要有適宜生命活動的溫度條件。在此溫度變化范圍內的物質存在氣態、液態和固態三種變化。
(4)提供生命物質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包括氧氣、二氧化碳、氮、碳元素、鉀元素、鈣元素、鐵元素、硫元素等。它們是生命物質的組成的重要元素。
總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都屬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動促進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動發生變化。生物要從環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質,就得適應環境。環境發生了變化,又反過來推動生物的適應性,這種反作用促進了整個生物界持續不斷地變化。
生物圈里繁衍著各種各樣的生命,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物質以支持生命活動,在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但是,生物圈自有它的解決辦法。生物圈中的各種生物,按其在物質和能量流動中的作用,可分為三類:一是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它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二是消費者,主要指動物(人當然也包括在內)。有的動物直接以植物為生,叫做一級消費者,比如羚羊;有的動物則以植食動物為生,叫做二級消費者;還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動物,被稱作三級消費者。至于人,則是雜食動物。三是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這三類生物與他們所生活的無機環境一起,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生產者從無機環境中攝取能量,合成有機物;生產者被一級消費者吞食以后,將自身的能量傳遞給一級消費者;一級消費者被捕食后,再將能量傳遞給二級、三級;最后,當有機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將他們再分解為無機物,把來源于環境的再復歸于環境。這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完整的物質和能量流動。只有在生態系統內生物與環境、各種生物之間長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種類、數量及其生產能力都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時,系統的能量輸入與輸出才能達到平衡;而且,只有能量達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才能相對穩定。所以,生態系統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壞,否則,就會打亂整個生態系統的秩序。
鳥類的遷移
火烈鳥
濕地中的丹頂鶴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足跡已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但我們必須明白,人也是生態系統中扮演消費者的一員,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整個生物圈的繁榮與和諧。因此,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所以,從現在開始,關心愛護你身邊的生態環境吧。
正在捕食的濕地鳥類
北京雙暉京承電子產品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京ICP備1700329號-1 京公安網備:11010702000686號